瑞和宮


廟宇文化工作室 http://folkdoc.com 圖片參照】【祀神介紹

大里市瑞城里瑞和宮簡介
壹、瑞城里概史
清朝時代大里地名大里杙,經歷日據時代明治廿九年(西元一八九六年)大里庄隸屬台中縣辦務署藍興堡。至西元一九○一年大里杙改屬台中廳直屬藍興保塗城庄。於一九二0年大里杙改為台中州大屯邵大里庄塗城番地。當時包括頂竹圍、下竹圍、頂塗城、下塗城為塗城番地。西元一九五○年台灣實行地方自治改為台中縣大里鄉塗城村於民國七十一年從塗城村劃出瑞城村,在於民國八十三年大里市正式升格為縣轄市改為大里市瑞城里。

貳、本宮奉祀主神天上聖母(鎮殿媽祖)起源
清朝咸豐同治時代本村人氏,吳火老先生之令尊吳講(港)從福建漳州府平和縣吳島汕前下角庄南遷來台居於台中潭子瓦窯仔十餘年,後來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同時日軍從海上登陸,各地方有抗義軍對抗使得各地很亂,此時吳講先生與另一位朋友周魚先生同為販貨生意人(俗名走販)路經彰化南瑤宮時兩位老先生在南瑤宮冬迎請一尊媽祖金身帶身保祐,每日為了趕路程說也奇怪晚上媽祖金身常會發出毫光,很靈感。後來從潭子再遷移來大里塗城庄下竹圍(今瑞城里)塗城路,當時也將媽祖神尊移駕來奉祀為家神保祐一家老少平安。

後來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這段時期,對本島宗教信仰及廟寺之信徒嚴律禁止拜拜活動,此時信徒也將神尊金身都藏起了,當時本村吳清水令尊吳火先生將奉祀媽祖神尊金身藏於當時的煙菸倉庫(煙仔間)逢節慶誕辰再偷偷迎出敬拜,拜後再迎返藏入於煙倉(煙仔間)。

至民國卅四年八月日本投降中日戰爭即告停止,臺灣光復,當時吳火及吳清水父子再從菸煙倉恭迎媽祖奉祀於家申,從此塗城庄的村民及信徒不斷前來敬拜,香火漸漸旺盛了。(現今本宮鎮殿媽祖是由吳講先生從彰化南瑤宮迎請帶身的金尊過火雕刻而來)

【本宮奉祀城隍爺公起源】
是從本村前鄉民代表林枝宗與管委會現任主委林坤明祖先(太祖)林欽鳳在清朝年代從阿罩霧(今霧峰)移居塗城庄當時也帶了城隍爺公香火奉祀於家中保佑一家大小平安,後來到林玉杯與秋木父子才雕塑一尊軟身城隍爺公,後來又從塗城庄遷移竹圍仔(今瑞城里)當時也將城隍爺公移駕來竹圍仔奉祀經過數年為了信徒方便跟媽祖同一起敬拜再移駕至吳火家中與媽祖同一起奉祀,此時信徒也以手轎降鸞救世,香火更旺盛,此後經過數年再由大里(紅頭賢)阿賢法師與本左一位單身漢賴枝水乩童扶鸞救世。使庄民信徒遇有患病或憂疑不決之事前來請示,有求必應。繼續救世數十年,神威顯赫,救人萬千,當時香火非常鼎盛。

本村信徒鑒及此情提議依信杯方式選出爐主,由爐主迎回香爐安奉,每逢農曆三月媽祖遶境,農曆六月十五城隍爺公出巡,農曆十月謝平安均為恭迎神明至公地供信眾敬拜再由值年爐主迎回安奉。

此時村中未有三官大帝,為了應信徒(喜慶)迎請需要及本村年尾謝平安拜天公在此情況之下信徒吳清水與陳水源先生至台中北屯陳平庄三官大帝廟求香火才在雕刻一尊三官大帝迎回和媽祖、城隍爺公同一起奉祀此後香火更是鼎盛。

參、
後來地方先賢及熱心人士與本村村民及信徒感覺村中無一所信仰中心非是良策,紛紛提建廟之議,經村民及信徒大家響應由地方先賢林丈寬先生發起及地方熱心人士曾樹全、林石牛、吳清水、施丈全暨當時鄉長周芳村、鄉民代表林枝宗、鄉公所建設課長林朝祥及本村長楊王樹先生等幾位地方紳士出錢又鼎力支持配合,政府一村一廟的政策積極募捐基金,即組織籌建委員會進行配合本村建活動中心一樓規劃設計擴建為三層,俾將二層以上為廟宇,同心協力使得籌建工作順利於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動工興建於次年七十八年完竣,壯觀之古宮殿式於焉呈現。擇於七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入火要座慶成大典(命名瑞和宮)

瑞和宮興建事略
瑞城村原無廟宇之設施,每逢農曆三月媽祖巡境,六月十五日城隍爺誕辰,十月謝平安等,均為恭迎神明至公地供信眾敬拜後再由值年爐主迎回安奉。

迨最近政府財源充裕。為加強基層建設,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始由大里鄉公所同意撥款興建活動中心,有識之士鑒於若僅建造活動中心,未能充分發揮土地利用經濟效益,殊為可惜。為研商建議擴建為三層,俾將二層以上作為瑞和宮使用,發揮多功能綜合活動中心。

此一宏觀遠見,頓時達共識,旋即組織籌建委員會進行規劃設計,繼則籌募經費。最初先由各發起人捐款,不久次展開募款工作。

由於委員熱誠及信眾熱心支持,加上神靈顯赫,使得籌建工作順利能於民國七十七年奠基,七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安座。

本宮主要設於第一層作為活動中心,二層奉祀媽祖,左右分別奉祀三官大、城隍爺、福德正神,三層安奉觀音佛祖、地藏王菩薩。

今後本村非僅供奉佛神有固定場地,且民眾之文化信仰活動亦有固定之處,體念建造維艱,神思廣被澤及群生,僅為之記。

瑞和宮興建發起人:林文寬 林石牛 吳清水 曾樹全 楊玉樹 林枝宗 林朝祥 施丈全

地址: 台中縣大里市瑞和街 36 號
電話: 04-24934130